本篇將以表格比較兩者差異,包括成本、時效、貨量需求、清關流程、適用情境,協助企業做最佳物流決策略

跨境物流中,企業常面臨「整櫃貨運」與「散貨併櫃(LCL)」的選擇。本篇將以清楚的比較表格,說明兩者在成本、時效、適合的貨量、操作流程與風險等方面的差異,並分享德寶物流在「台灣海運到大陸」、「兩岸集運」及「大陸集運推薦」服務中的實務經驗,協助跨境企業找出最低運費與最佳效率的運輸方案。
整櫃貨運與散貨併櫃的差異與選擇關鍵
在台灣與中國間貿易頻繁,「台灣海運到大陸」是許多跨境商家最主要的物流路線。然而不同企業的出貨量、庫存策略與市場節奏不同,因此需要選擇更合適的海運方式。
目前兩岸海運主要分成兩種:整櫃貨運(FCL)與散貨併櫃(LCL)。兩者皆由專業的兩岸貨代與集運商(包含大雅海運物流、德寶物流等)提供,但其差異會直接影響成本與時效。
整櫃貨運適合誰?大貨量企業最具成本效益
整櫃貨運的核心優勢,是能以固定成本租下一整個貨櫃,不必受他人貨物影響。若貨量大、補貨頻繁、或需確保時效穩定,整櫃是最理想的方式。
整櫃最具代表性的優勢包括:
-
時效最穩定:不必等待其他併櫃貨物集滿。
-
安全性高:貨櫃從台灣上櫃後至目的地不會與他人混裝,降低破損與遺失。
-
規劃彈性:可依企業排程安排出貨,有利控管庫存。
-
兩岸集運穩定:在台灣海運到大陸路線中,整櫃貨運能最有效避免旺季塞櫃與延誤。
特別是大型進出口商、家具家飾批發業、金屬五金企業、電器配件商等,若每次出貨量達半櫃以上,通常整櫃比散貨併櫃更划算。
散貨併櫃(LCL)適合誰?小批量、高彈性企業的首選
當貨量不足以湊滿一個櫃時,跨境商家會選擇「散貨併櫃」。由物流公司將各家商戶的貨物集中裝櫃,分攤運費,以達到成本最小化。
散貨併櫃的主要優勢為:
-
低門檻、彈性大:少量貨物即可出貨。
-
無需承擔整櫃租費:運費依據體積(CBM)計算,成本透明。
-
適合跨境電商:特別是台灣寄貨到中國的私人集運台灣用戶、小型批發商。
-
可與兩岸集運結合:許多大陸集運推薦的物流商提供代收、代驗、代打木架等延伸服務。
若企業仍處於市場測試期、剛起步、或季節性備貨量較低,散貨併櫃能避免資金壓力過大。
整櫃 vs 散貨併櫃:完整比較表
| 項目 | 整櫃貨運(FCL) | 散貨併櫃(LCL) |
|---|---|---|
| 適合貨量 | 半櫃以上、大貨量 | 少量貨、測試市場 |
| 成本計算方式 | 租整櫃固定費用 | 依 CBM 計費 |
| 時效 | 穩定、出櫃時間可控 | 需等待貨量湊櫃、時效稍慢 |
| 操作流程 | 單一貨主、堵櫃紀律好 | 多貨主混櫃、程序較複雜 |
| 破損風險 | 低 | 中等,取決於併櫃品質 |
| 清關速度 | 較快,資料單純 | 有時需較久,因需逐票核對 |
| 適用產業 | 工廠批發、家具五金、設備類 | 電商賣家、小型批發、私人寄件 |
| 最佳路線搭配 | 台灣海運到大陸、定期大量輸送 | 兩岸集運、私人集運台灣路線 |
實務案例:跨境企業如何提升效率?
德寶物流在操作「大雅海運物流」、「台灣海運到大陸」、「兩岸集運」流程中累積多年經驗,觀察到以下模式:
1. 企業剛起步:LCL 減少資金壓力
一間台灣美容器具品牌,初期批量小,每月僅 1–2 CBM,透過散貨併櫃即可快速測試中國市場需求,降低初期成本。
2. 出貨穩定後:改整櫃降低單位運費
同家公司於市場穩定後,月出貨量提升至 18–22 CBM,改用整櫃後成本每月節省近 20%。
3. 結合私人集運台灣服務:電商備貨彈性提升
部分小型跨境賣家選擇使用私人集運台灣 ⇒ 散貨併櫃 ⇒ 大陸配送的方式,能彈性應對促銷季及備貨變動。
如何判斷你該選整櫃還是併櫃?
為有效降低成本,商家可依以下準則判斷:
-
貨量是否長期固定?
若每月超過 10–15 CBM,可評估整櫃是否更省。 -
市場是否成熟?
市場尚在測試階段 ⇒ 併櫃
已建立穩定銷售 ⇒ 整櫃較划算。 -
是否需要最穩定時效?
若對上架時間、促銷時間敏感,整櫃較不易延誤。 -
是否需要兩岸集運整合服務?
併櫃可加上更多細部服務(代收、分類、加固)。 -
倉儲是否充足?
整櫃貨量大,企業需有足夠空間接收。
FAQ
1. 我只有 1–2 箱商品,也能使用散貨併櫃嗎?
可以,多數大陸集運推薦的物流公司都能接小量貨,費用依 CBM 計算。
2. 台灣海運到大陸要多久?
一般 3–7 天不等,整櫃時效會更穩定。
3. 兩岸集運與私人集運台灣有什麼不同?
私人集運台灣比較偏向個人寄件;兩岸集運偏向商家、批發商,需要更完整的清關與商業文件。
4. 什麼情況不適合散貨併櫃?
急件、易碎品、大型設備、需完整木架保護者較不建議使用。
5. 每個月貨量不同,可以混合使用整櫃與併櫃嗎?
可以,許多跨境商家在淡季用併櫃、旺季改整櫃,以控制成本。


